
H3C:將云計算融入基因的創新實踐者
H3C的云旅程一路走來似乎有些低調,盡管在云領域早有布局,卻沒有像那些率先入云的IT廠商那樣大張旗鼓的“傳說布道”,相反地,H3C選擇了小步潛行。
經過近一年多時間的試點探索,電信運營商在云領域的腳步逐漸放開。
目前,三家運營商都已在集團層面對其未來的云計算發展戰略做出了規劃和部署,以中國電信為例,自2009年著手技術布局,2010年面向內部小 規?!霸囁辟Y源池,2011年由集團牽頭在廣東等地對外上線“公有云”業務之后,終于在今年公布了其云計算的長遠規劃——2朵云、3個池計劃(內部承載 云與外部業務云;IT資源池、業務資源池與云數據中心)。
另外兩家的云部署也是初現規模。體現集中運營理念的“南北基地”正在加緊建設云化數據中心,以完成中國移動業務運營和支撐系統的云化理想;中國聯通投資于內蒙古地區的西北云計算基地項目也將于明年3月裝機,最快在6月投產。
一時間,來自各地運營商的云計算項目不斷上馬,有關云的各類業務系統改造和遷移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對于這一趨勢,設備商們肯定是樂見其成。
不過,機會永遠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在今年5月中國電信云計算設備首輪集采(對外稱“中國電信數據中心交換機DCSW”第一批集采)中,H3C 以80%的第一份額遙遙領先于思科、Juniper、上海貝爾等競爭對手。而對于近期即將揭曉的中國電信第二批集采結果,H3C有望再次獲得綜合排名第 一,60%的整體份額, H3C 公司運營商網絡拓展部部長李明也表現得很是自信。
李明告訴記者,H3C中標運營商的云計算設備集采并非偶然,而是來自長時間的技術研發和成功的試點實踐?!笆聦嵣?,H3C是業界最早提出云計算 的廠商之一,我們在2009年就曾與運營商針對面向下一代的云計算網絡架構有過探討;同時我們也是云計算最堅定的實踐者,運營商每一次的試點嘗試和小規模 搭建,H3C都有親身參與?!?
正是陪伴運營商度過了這段漫長的研究論證與艱辛的試點摸索時期,H3C才逐漸在云計算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品質。當運營商大規模集采時,大份額中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回顧H3C的云旅程,一路走來似乎有些低調。盡管在云領域早有布局,但H3C并沒有像那些率先入云的IT廠商那樣大張旗鼓的“傳說布道”,也沒有像其他設備廠商為了迎合趨勢一夜間變成無所不能的全云提供商;相反地,H3C選擇了小步潛行。
2年前,當時業界對云計算的定位和理解還比較模糊,H3C秉承開放共舉的心態推出了“開放云網絡”架構,希望以超高的網絡性能來支持數據中心的 虛擬化實現;伴隨云計算逐漸深入,H3C意識到僅僅依靠高性能和虛擬化還不能完全滿足用戶需求,數據中心網絡需要智能化和自動化,面對上層應用來靈活調配 自身的網絡資源,由此H3C VAN(虛擬應用網絡)順勢而出。
“在明年,H3C將推出全新的H3Cloud,也就是基于云計算的數據中心全套解決方案,這其中不僅包括網絡設備,還包括了自主研發的計算資源和虛擬化網絡調度平臺?!崩蠲飨蛴浾咄嘎读松形磳ν獍l布的公司明年戰略。
至此,H3C也就完成了自身在云計算領域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再到數據中心整體架構的全套動作。
云計算與網絡天然關聯
這種產品線的延伸路線似乎有些與眾不同,在業界,每每談到云計算人們多會想到服務器和存儲,網絡設備往往被忽視。
“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云計算與網絡天然相關,網絡是從云計算上獲取資源的天然通道,也是將大量計算資源連接起來的必然手段,與其說云計算是通過網絡將計算資源連接,不如看成云計算是將計算能力搬到了網絡上?!崩蠲魅绱岁U述。
這種說法并非H3C的專利,來自市場客戶的真實需求給予了H3C不小的啟示。在云計算早期階段,國內很多互聯網廠商都曾經聯手H3C共同探討小型資源池的搭建,這些客戶希望能夠將眾多計算資源整合成一個整體,從而為他們的客戶提供更加強大和穩定的業務能力。
“當這些互聯網企業要求我們將1000臺服務器整合成一個網絡單元時,我們意識到,網絡發展的趨勢已經發生改變?!崩蠲魅缡钦f,按照云計算時代網絡架構的發展方向,H3C將云網絡分成了三部分——云內互聯、云間互聯和云端互聯。
顧名思義,云內互聯就是將數據中心內的服務器、存儲等基礎資源進行互聯,完成計算、存儲資源池的構建,通過網絡實現各資源間的編排、調度與交付;同時根據各業務租戶和業務系統的不同互聯需求,實現網絡層面的資源隔離和安全訪問控制。
云間互聯主要用于多個云數據中心間的橫向互聯,實現多個資源池的橫向整合,云服務、數據的備份,以及不同數據中心間資源的編排、調度、遷移和集 群等;而云端互聯的意思更加直白,就是讓云數據中心與用戶終端的縱向互聯,實現云服務的推送和呈現,滿足用戶對云計算資源的使用和管理。
規模決定云計算的成敗
正是基于對云計算網絡層的準確定位,H3C在云數據中心領域的客戶數量也不斷上漲?,F如今,無論在電信、銀行、金融、政府還是石油、航空等領 域,H3C都有不錯的斬獲。至于在對新技術新業務最為敏感的互聯網行業,國內TOP5的互聯網企業都已經成為了H3C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現在,實現3000臺服務器以上的網絡整合已經成為客戶最尋常不過的業務需求。我們與各領域客戶討論的最多的話題還是規模,也就是未來究竟打算實現多大的業務量?!痹诶蠲骺磥?,規模是決定云計算成敗的關鍵。
畢竟,云計算這一商業模式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源高度集中后的成本效應。如果僅僅二三十臺服務器的資源池搭建,那應該算是云計算的試點嘗試或是虛擬化的單一實現。云計算所應該帶來的低成本、高效率、自動化以及標準化等特質將因為規模的局限而無法施展。
正是對規模效應的統一認識,那些決心發展云計算的互聯網企業和電信運營商們不斷提升自身的數據中心數量和容量。李明告訴記者,現階段國內互聯網企業的服務器使用量都在30萬臺左右,而運營商遍布各地的數據中心機房也都力求做到10萬臺服務器的級別。
中國移動更是在能源集約地區內蒙古呼和浩特,計劃三年投資107億元人民幣打造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中期容量為四萬個機架,未來的數據承載能力不僅能滿足中國移動集中規劃的IT支撐系統,還能夠滿足其遍及全國的數據交互以及內蒙古當地的IDC需求。
“我們不是轉型而是創新”
云計算的成敗在于規模,而網絡則是實現規模的必要手段。
“從云計算的角度,諸如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不應該只是一堆物理的硬件設備,它們應該有效整合成一個節點,幫助數據中心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實 現靈活調配,數據中心間資源的快速遷移以及面向終端的無縫交付?!崩蠲鞲嬖V記者,如果當一家企業準備入云或者未來可能邁向云計算的時候,那么在IT設施初 始搭建時就應該首先考慮云化的網絡架構。
這里提及的云化網絡架構與傳統意義上的網絡架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構建云化的網絡架構將能夠幫助企業盡快轉向云計算,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技術彎路。
眾所周知,傳統的網絡架構基于TCP/IP協議,通過特定的拓撲結構實現不同網絡單元間良好的互通性、兼容性和開放性;但缺點在于單個網絡設備 間只能單獨存在,無法形成統一整體更無法實現網絡資源間的靈活調配,而云化網絡架構通過虛擬化、智能化管理、分布式緩存等將以上需求變成了現實。
“H3C為適應云計算的網絡架構做了大量的技術性研發,從最底層的技術單元賦予網絡設備云計算的特質,其產品定位完全區別于園區類的網絡設備, 不僅在產品布局上有獨立的云計算產品線,H3C內部也成立了公司級的云計算業務部,負責云計算從前臺市場到后臺研發的全套運營支撐?!崩蠲魅缡钦f。
從解決方案規劃,產品研發到組織結構、市場定位,H3C顯然已經在云計算領域做了大量的工作?!拔覀兊脑朴嬎憬鉀Q方案絕不是原有產品的重新組合 或偷換概念,而是真正來自底層技術能力的再創新。從這個角度而言,H3C并不是向云在轉型,而針對云計算的再創新?!崩蠲鬟M一步表示。
而這也再度驗證了H3C對待云計算的態度——我們的目標并不是提出什么偉大的口號,我們只是希望通過持久的技術創新和架構演進,堅實地走出每一個“一小步”。
云計算的4個關鍵點
當問及企業轉向云計算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時,李明為記者總結了四點,分別是規?;?、多中心統一運營、敏捷性和動態安全。
規?;窃朴嬎愕南葲Q條件,但也給云計算帶來后續的一系列問題,比如內容提供商的某一項互聯網應用快速得到市場認可,用戶人群短期內得到飛速增長,那么其后臺的運營支撐系統如何實現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的擴容,數據中心的新增資源如何實現快速部署并立即啟用。
在實際操作中,李明告訴記者,很多互聯網企業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業務量激增,通常會采用硬件設備的標準化和模板化的辦法,也就是采購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的網絡和計算設備,以期實現最短時間內的設備部署和配置;但是涉及軟件層的大規模部署時,情況就復雜得多了。
另外,對于多中心統一運營,目前三家運營商和一些國內領先的互聯網企業已經在面臨類似的問題?!半S著業務量的逐漸增多,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的數 據中心一建再建,同一業務的不同數據可能被放在了同地區的不同數據中心里,如何動態調配這些數據,考驗的就是各家在多中心統一運營方面的能力了?!崩蠲鹘?釋道。
LINK 觀點
智能管道“堵不如疏”
目前來看,智能管道是被運營商視為解決自身“增量不增收”、“管道低值化”的有效途徑。其核心手段在于,一是針對不同的業務類型進行控制和計 費,這主要是為了應對OTT服務提供商P2P的大數據流量沖擊;二是通過深度包檢測技術,判斷用戶類別進而實現不同水平的網絡服務,也就是說給予那些高價 值高級別的客戶更好的網絡環境和帶寬。這種利用網絡控制手段實現不同客戶的區別管理真的有效嗎?
事實上,無論何種手段,運營商最終目的都是要提升客戶體驗,尤其是那些互動型的客戶體驗,但是運營商不斷管道化的網絡架構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
以視頻終端用戶為例,由于電信網絡結構的層層收斂,終端用戶想要觀看的視頻基本上都要通過局域網、城域網甚至骨干網才能到達最終存放視頻源的數 據中心,過長的網絡路徑不僅會帶來運營商網絡內部的“流量亂竄”,更關鍵的是造成了運營商對于用戶訪問體驗的不可控。這也就是為什么明明運營商花重金投資 的“寬帶提速”計劃卻沒有贏得普通用戶好評的真實原因。
不難看到,近兩年業界對于運營商寬帶質量始終抱怨不斷。先是個別用戶質疑“寬帶提速”的實際效果,后又有調研機構披露了“假寬帶”現象,這無疑 說明公眾對于電信運營商的寬帶服務還存在許多不滿意的地方。如果在此基礎上,再通過“智能管道”的技術手段控制用戶的網絡上限,其結果恐怕事與愿違。
H3C對此提出了新的應對之道——城域網數據中心化,也就是讓數據下沉到靠近用戶側的城域網中。經調查顯示,互聯網用戶在瀏覽內容源時具備及時 性和集中性,也就是說對于最新最近出現的視頻、游戲或是文字內容,互聯網用戶往往會保持一段時間的高訪問量,經過這一時期這些內容就會被新的內容源所替 代。
如此看來,如果將那些高訪問量和高使用率的數據源下沉到運營商的城域網的POP節點中,那么用戶的下載或瀏覽體驗就會因網絡路徑的大幅縮短而快速提升。李明告訴記者,將服務源推送到用戶邊緣,是有效改善用戶對熱門內容源訪問體驗的有效手段。
目前,一些發達地區如廣東、浙江等地的運營商已經對“城域網數據中心化”表示了極大興趣,并進行了多次深入性探討。未來運營商可以將自有業務或有合作的互聯網企業的內容源率先推送到城域網,通過顯著提升的用戶體驗以獲取“管道”以外的更多價值。
不過這種網絡架構的改變,運營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將原城域網中的通信機房改造為承載內容的小型數據機房,如何實現后臺內容的靈活調度以及不同機房間的資源同步等等。